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數智化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關鍵點

摘 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多次提及供應鏈建設目標,明確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可見供應鏈建設已然上升為國家戰略。然而當前我國供應鏈主要體現為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以企業集聚為特點的集群式供應鏈,企業規模小、分布散、整體弱,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務體系等問題短板較為突出。因此,要提高我國產業供應鏈建設的現代化水平,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數智化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更好服務于產業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打破企業間信息壁壘、利用智能算法優化運營、降低企業接入成本等則為其中關鍵點。

關鍵詞:產業供應鏈 公共服務體系 可行性 中小企業 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F72 【文獻標識碼】A

當今市場競爭的實質是供應鏈競爭

當今企業的生存面臨著復雜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全球化競爭、新技術經濟、供應鏈競爭等,這些外部環境因素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經濟全球化的顯著特點是市場規??涨?、競爭程度急速加劇,并且因此改變了商品制造和服務的方式與過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一致性的產品運營。過去,美國的手機淘汰后可以進入第三世界市場銷售,但是如今全球化使得大規模同質化商品在全球范圍內流通和銷售,淘汰的產品庫存越來越難以消化,這為企業的庫存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第二,標準化的服務管理。與產品運營類似,在全球化競爭環境下,一個企業提供的服務同樣需要標準化和制式化的設計,以擴大服務能力,應對規模極大的市場。第三,專業化的市場分工。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邊緣業務外包,由此導致企業的專業化水平越來越高,中國也在國際市場分工中充當著國際加工廠的專業角色。除了全球化競爭之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興起也改變了企業的外部商業環境,帶來了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經濟,同時也對企業的運營管理產生了新的要求。根據突變定律(Disruption Law),當技術的發展遠遠快于經濟體制的發展,二者的鴻溝越大就越有可能產生革命性的變革。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出現,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的突變周期將會越來越短,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不再是強者生存,而是最善變者生存。此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必須依靠創造卓越的最終客戶價值來贏得客戶,而最終客戶價值取決于全供應鏈的總成本,這就意味著依靠單獨一個企業的力量無法決定最終客戶價值,必須依靠供應鏈上所有參與者的協調、合作,才能使得總成本最低,并最終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F今的市場競爭已經從企業競爭走向了供應鏈間的競爭。在新的競爭環境之下,一個企業的單打獨斗無法同一個供應鏈的協同合作進行抗衡。

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可行性分析

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是指針對某一特定產業,基于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產業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共享與資源集聚,通過構建產業資源池、設計智能優化算法,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企業運營服務與供應鏈管理服務,為服務范圍內的各個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對于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理解中國產業特征和比較優勢可以對這一路徑的可行性進行驗證[1]。

中小企業發展的市場優勢

中小企業的發展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質量。因此,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引領中小企業高效發展至關重要。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復雜的外部環境,既有全球化和技術快速迭代帶來的企業層面的挑戰,也有供應鏈間的激烈競爭。復雜的外部環境使得市場不確定性成為必然趨勢,這對于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如何把握市場機會、迎接市場挑戰成為我國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面臨的重大難題。

在高度的市場不確定性下,中國中小企業相比于跨國公司擁有一定的市場優勢。首先,受益于中國的人力資源規模優勢,中國中小企業具有顯著的價格優勢。盡管當前我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地區間勞動力成本差距不斷擴大,制造業勞動力成本低的比較優勢正在弱化,但與發達國家、東歐轉型國家及周邊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的就業規模優勢仍然顯著,雖然勞動力絕對成本優勢減弱,但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與周邊國家相比依然具有相對成本較低優勢[2]。其次,大型跨國公司的“調頭”成本太高,而本土中小企業具有成本優勢,“船小好掉頭”。相對于跨國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組織機構簡單、管理人員少、易于協調,可以及時做出決策;同時,由于規模小,所需設備簡便、投資少、行業的退出壁壘低[3]。在實際操作中,中小企業業務重組的難度較小,易于轉產,從而能夠比大型跨國公司更快地根據市場不確定性做出反應。因此,市場波動對于中國中小企業而言是逆風翻盤的機會。在中國的土壤之上,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大企業聯盟(跨國集團服務體系)組織形式,中小企業集群的轉型升級過程在一定意義上將更為靈活。

經濟層面的可行性

中國產業基礎特征包括產業類別齊全、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產業呈集群式發展特征。齊全的產業類別意味著我國擁有全面的實體經濟基礎。這為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產業支撐和供應鏈支撐,且由于不同產業的產業結構和特點不同,賦予了產業公共服務體系豐富的建設內容。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的特征為建設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提供了堅實的組織基礎,所謂的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正是通過把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聚集起來,形成規模效應,從而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而我國中小企業的龐大規模正好為產業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了眾多的“兵力”。在一些發達國家,其企業形態以大型企業、集團企業為主,業務范圍往往覆蓋某一個產業鏈的上下游各個環節,因此在集團內部已經形成了服務于不同子公司的服務體系,而我國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只能依靠第三方的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支撐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此外,中小企業集群式發展創造了產業資源集聚在地理位置上的便利性,如便于組織不同企業在加工、倉儲、物流等業務上實現合作。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可以使得企業間的合作成本大幅降低,合作效率大幅提高,從而進一步增強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的可行性??梢哉f,齊全的產業類別為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武器”,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為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兵力”,而集群式的產業發展模式則為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堡壘”,三者共同構筑了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堅實的經濟基礎,提供了經濟層面上的可行性。

技術層面的可行性

中國現代技術應用的領先優勢為數智化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提供了技術支撐。中國的互聯網網絡規模創造出了巨大的商業價值,極大地拓寬了市場邊界,也因此催生了我國消費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使得我國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的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將為企業的運營帶來顛覆式的改變。當前,我國雖已擁有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5G技術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可以說,我國擁有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技術基礎。但是由于中小企業小、散、弱的特征,加之缺乏技術創新能力和先進的管理思想指導,難以將這些技術很好地應用于企業管理實踐中,因此需要依靠于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以助力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依靠互聯網技術將某一產業中眾多企業的資源和能力匯集起來,構筑虛擬的產業資源池,并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優化產業資源配置,協調產業供應鏈上下游的交易、物流、金融等各項業務,從而在產業層面幫助中小企業實現合作共贏[4]。因此,我國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具有技術層面的可行性。

政策層面的可行性

我國的制度優勢在于,國家和政府具有強大的執政能力以調動各方資源。在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之下,政府的力量可以有效推動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協同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為中小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多次提到產業鏈、供應鏈一體化發展政策,如支持產業共性基礎技術研發,發揮大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在對外貿易方面,國家也出臺了相應政策鼓勵中小企業融入產業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對于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提出明確要求,指出要發揮行業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探索組建企業進出口聯盟,促進中小企業深度融入供應鏈;支持龍頭企業搭建資源和能力共享平臺。這些政策的提出,都與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需求不謀而合,因此,當下我國建設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具有政策可行性。

數智化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建設路徑

大企業牽頭構建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

大企業因具備較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技術和資金,是推動行業數智化升級的重要動力。其可依托自身在供應鏈的鏈主地位,構建以自身為核心的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即逐步構建一個開放型的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吸引自身的供應商、分銷商、物流等企業加入,并將自身成熟的供應鏈服務體系逐步開放給中小企業,為平臺吸納更多企業。通過打造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交易與合作的關系網絡、推動共享物流以及建設產業化信用服務體系,優化供應鏈全鏈企業運營效率,并降低其運營成本。隨著交易量增大,平臺將會吸納更多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進一步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入駐,形成正向循環,推動產業健康、協同發展。

在上下游交易方面,大企業可構建以自身為核心、接入供應商和分銷商的交易平臺,逐步把自身成熟的供應鏈體系開放給中小企業,實現互利共贏。首先,大企業通過吸引供應商、分銷商入駐平臺,憑借智能算法實現在線交易匹配,降低信息獲取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其次,大企業可利用規模優勢,推動建立相關質量評價標準,并在企業群體內進行試點和推廣,以加強平臺的一體性,改善行業的無序性和低效性。同時,平臺還可積極與政府部門進行合作,進一步規范行業內部質量監管體系。此外,大企業可以綜合自身資源、能力特征和結構屬性等多個方面,基于供應鏈上下游合作企業的交易特征,進行規范化交易,構建供應鏈企業交易與合作的關系網絡[5]。

在物流倉儲方面,大企業可將自身專業化的物流系統開放給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將上下游企業的物流資源并入集中的物流調度系統,構建共享物流。具體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第一,大企業要積極推進各類物流設施的標準化發展與物流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第二,樹立資源共享思維,推進物流閑置資源、平臺基礎設施、虛擬知識庫等資源以租賃、公用等模式向社會開放;第三,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探索新的共享物流發展方向,如可基于城市群體規模、物流資源等因素進行劃分,探索多樣的共享物流模式;第四,積極推廣信息化、數字化和智慧化應用,促進信息的高效傳遞和共享,打破企業間的信息壁壘,完善上下游信息系統。

在企業融資方面,大企業可以為進入平臺的中小供應商以及下游分銷商提供金融擔保,緩解上下游的資金壓力。作為對供應鏈有較大影響力的核心企業,大企業可聯合金融機構推動產業化信用服務體系的建設,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基礎,建立更加完善和客觀的企業信用體系和貸款擔保機制,打破以財務信息為核心的信用評價模式,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以及資金提供方、信貸擔保方的信用風險,幫助其緩解產業鏈融資壓力。

大企業聯盟構建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

大企業在數智化轉型升級中可積極合作,形成企業聯盟和合作生態,推動業務協同和資源共享,多企業共建產業數智化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為了實現業務協同,大企業需要打破各個環節的信息傳遞壁壘并對協同下的業務模式進行重新規劃,保證各業務流程的緊密銜接和有序運行,促進參與者的互利共贏。大企業間資源共享分為設施資源共享和信息資源共享,前者旨在共享供應鏈資源,如自主地交換一些互補性資源,或是聯合技術研發,以及動態地管理和調度運輸、倉儲和人力等資源要素以降低成本;后者旨在推進信息化建設,上下游聯合決策,從而解決“信息孤島”帶來的供給失調問題,還可以通過對多渠道數據的集中管理,形成數據標簽,提高整體競爭力。

在供應鏈聯盟初步形成后,大企業可進一步對外部供應商和分銷商提供接口,并通過推動行業標準化和動態優化產業分工,逐步建成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并吸引更多企業加入。而要提升服務體系內的供應鏈資源協調配置能力,大企業需要結合行業發展現狀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制訂和完善行業標準。此外,大企業需要協力提高智慧化運營管理水平,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賦能,打造包括供應商管理系統、供應鏈追溯系統等多個智慧化信息系統,推動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和運營。

大企業數智化生態供應鏈的建設涉及多方面主體,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充分發揮協調作用,解決市場失靈問題,并通過加強政策引導,提高企業共建聯盟的積極性。其一,政府部門需要明確政策支持的方向,鼓勵企業加入服務體系,并充分發揮部分企業試點的示范效應,激勵行業內的其他企業;其二,政府應當主動推進行業標準化體系的建設,為建設供應鏈服務體系構造公平、統一、透明的市場環境,以指引企業和行業健康發展;其三,針對市場誠信問題,政府部門要積極建立第三方誠信評價體系,制定相關規范和文件,并利用行業協會及社會機構等力量對企業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指導;其四,政府部門還需要及時總結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加強社會監管,根據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不斷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建立長效發展的市場機制。

中小企業數智化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建設路徑

針對中小企業技術能力弱、信息化程度低、資金實力有限的問題,構建數智化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需要在政府支持下由第三方服務型企業打造一個能夠協助中小型企業整合供應鏈資源、推動數字化轉型、促進信息共享的創新型平臺,主要包括交易、物流、金融三方面。

中小企業創新型交易平臺的建設主要從以下三點展開。其一,平臺可以充當“交易型SaaS”服務角色,對于需求方,可以通過整合采購需求,利用規模優勢進行集中采購,提升中小企業議價權,降低企業采購成本。對于供給方,可以通過對交易詢價、比價、質量標準等信息的匯總,提供準確客觀的供應商信用等級評分,并能夠根據企業需求進行個性化展示,促進企業與供應商的精準對接,提升交易效率。平臺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形式推動企業虛擬集聚。交易完成后,平臺也可獲得一定比例收入,形成自己的商業模式。其二,平臺可以提供規范招投標、采購計劃、發票管理等一系列服務,并依據供應鏈上下游節點以及企業自身的情況實現供應商集約管理、供貨需求精準匹配。在這種模式下,中小企業的供貨安全得到保障,供應鏈的縱向一體化得到加強。其三,創新型交易平臺可以為中小型企業進行品牌管理、優化品牌形象,提高其信譽度,并通過整合銷售渠道和客戶資源,幫助中小型企業解決獲客難的問題。

中小企業創新型物流平臺的建設主要依賴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構建一個集客戶資源、渠道資源和物流資源等多方面資源為一體的物流服務平臺,能夠保證各類信息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之間高效、安全、準確地傳遞和共享,并使供應鏈上的各類主體能夠基于需求對各類物流資源靈活管理、動態調配,幫助企業實現最優化決策。創新型中小企業可以推動建設共享式倉庫以解決其在倉儲管理能力上的缺陷,借助平臺的數據挖掘、信息整合能力對閑置倉儲和運輸資源進行合理再分配和再優化,并在成本核算、生產計劃、產品銷售等方面協助中小型企業,最終建成一站式的物流服務平臺。

中小企業創新型金融平臺的建設以中小型企業的具體交易情況為基礎,引入區塊鏈、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協同管理整條產業鏈中的資金流,并通過倉單質押、融通倉等方式實現信貸融資,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一方面,促進中小企業需要主動尋求與銀行、保險、基金、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合作與連接;另一方面,推動金融機構逐步完善針對中小型企業創新型平臺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對應的貸款審批機制,幫助中小企業渡過資金難關、實現業務擴張。

中小企業創新型平臺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創建初期平臺運營方需要給予一定的收費優惠,以吸引少量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加入,而平臺所包含的供需資源也將會因為入駐平臺的企業不斷增多而逐漸豐富。其次,通過算法進行智能匹配供需資源,能夠顯著降低平臺上企業的交易成本,提高平臺運營效率。同時,不斷提升的平臺交易量能夠吸引更多的物流企業加入,而此時平臺需要注重規范化、標準化建設,通過在倉儲、運輸、配送、裝卸等各個環節幫助企業節約成本,提升對制造企業的吸引力。當平臺上制造企業數量達到一定數量后,平臺也需要深入發掘企業問題,進一步優化匹配效率,以維持大規模企業群的高效運行。此外,針對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平臺還可以借助其龐大的交易量吸引一批金融機構,一方面通過交易量等數據構建信用評價體系,并采用倉儲保理、應收賬款融資等方式幫助金融機構降低貸款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金融機構之間形成競爭,降低平臺企業的融資成本。平臺豐富的資源和龐大的規模將能吸引更多制造企業、物流企業、金融機構等企業的加入。由此,平臺本身和入駐企業得以相互促進、協同共生,形成正向循環,產生規模效應。

數智化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建設關鍵點

服務于產業

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對于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谖覈湹囊幠P?、集聚性和動態性,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需要定位于服務整個行業。

對于由大企業主導或大企業聯盟推動的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一方面大企業需要樹立產業共建意識,積極向中小企業開放其成熟的服務體系,吸引其加入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形成集聚效應、正向循環;另一方面,大企業應該依托自身規模、技術實力以及在供應鏈的核心地位,探索適合產業發展的數據模型結構和質量評價標準,并基于供應鏈上下游合作企業的多方面特征,推動構建供應鏈企業交易與合作的關系網絡。

對于面向中小企業的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創新型平臺需要結合我國供應鏈集群式分布、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特點,著眼于對產業的服務,而非對某個具體企業的服務。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在設計時應結合產業特點,在組織結構適應性、商業模式可行性、技術可行性、系統融合可行性、國際化服務等方面有充分考慮。具體而言,服務體系在設計時應考慮中國供應鏈的群落模式,充分發揮集聚效應,在產業集聚區域構建產業資源池和物流樞紐??紤]到中小企業占比高的特點,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應積極提供公共性的服務,如集約化的采購服務、物流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等,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數字化賦能

數字化和智慧化運營是建設數智化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的關鍵。對于由大企業主導或大企業聯盟推動的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一方面,龍頭企業應該牽頭構建該產業統一的數據質量評估標準和數據管理規范。無論是以單個大企業為核心還是基于生態聯盟構建公共服務體系,都需要重點解決各企業信息系統內數據管理不統一、管理標準和辦法不規范的問題。另一方面,大企業通過將成熟的技術打通并開放于體系的其他中小企業,可以對產品和業務進行全流程監控以及數字化,而后將多個業務結構以網絡的方式聯結成為一個整體并整合到數據處理系統中,與公共的信息平臺相互協同,實現以數據支撐體系內企業經營和決策。

面向中小企業的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路徑既對第三方平臺運營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技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其有很強的資源整合能力。一方面,各類資源的整合應是智能且高效的。這需要第三方創新型平臺企業有效打通各個環節的信息壁壘,建設高數字化的智能信息平臺,以整合各類資源,連接行業龍頭。另一方面,整合資源的傳遞應是有效且安全的。在數字化賦能的過程中,企業還需要不斷健全自身網絡安全防控機制與對數據資產的監管,才能安全地在組織內外共享數據。在此基礎上,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通過整合產業內上下游企業的信息,能夠實現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信息的有效萃取和聚合,協助供應鏈各節點企業抓住有效信息,優化企業的庫存、生產、采購等決策,真正發揮出企業數據資產的價值。

企業易接入

對于由大企業主導或大企業聯盟推動的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開放易接入的智能服務系統需要以大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為基礎,在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內構建有效的共享制度。一方面,大企業要積極推進信息資源、供應鏈資源等系統的建設,以打造標準化和數智化供應鏈為導向,降低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接入成本,并推動產業“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數智化升級。另一方面,大企業還需要積極推廣數字化和智慧化在體系內的應用和共享,以數字化成果賦能中小型企業,打破大中小企業的傳遞壁壘,實現對各類閑置資源的充分和有效利用,并鞏固中小企業接入后體系的完整性。

對于面向中小企業的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需要發揮平臺內各家企業的技術優勢、運營優勢、生態優勢,實現各類資源的打通、整合和共享,促進平臺內企業的相互合作和產業集聚,并以此為優勢吸引更多中小型企業的加入。平臺型企業還需要積極連接行業龍頭型企業和金融服務類企業,以技術共享、融資租賃、品牌建設等服務直接惠及新接入的中小企業,降低接入成本。

未來展望

數智化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具備技術引領、產業集聚、供應鏈整合和協同發展功能,對促進產業集約型發展和產業轉型有著重要意義。第一,數智化產業供應鏈具有顯著的技術屬性,往往需要運用包括現代管理技術、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在內的多種技術對產業賦能,既有利于促進企業的商業模式、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更新迭代,也有利于推動產業技術的不斷升級,推動行業技術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第二,構建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能推動產業集聚,從而對土地、設備、人力等多種元素集約管理,增強企業運營能力。產業集聚還能促進企業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創新發展,促進產業鏈企業形成健康的合作與競爭的雙重伙伴關系,提高了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數智化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疫情讓全球意識到供應鏈穩定和安全的重要性,而隨著全球經濟逐漸恢復,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也在不斷重構。打造數智化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是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我國自主應對外來沖擊、提升供給體系韌性的有效方法,不僅能促進產業向著競合有序、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更有利于支撐我國實體經濟和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文作者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創新驅動發展的區域經濟增長效率綜合分析模型研究”(71673011)階段性成果】

注釋

[1]陳麗華:《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數智化建設思考:在“中關村論壇-全球數字化應用與轉型論壇”的演講》,2021年10月23日。

[2]錢誠:《我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國際比較》,《發展研究》,2020年第3期,第4—8頁。

[3]林民書:《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分析》,《財經科學》,1999年第4期,第21—25頁。

[4]陳剛、楊青峰:《政務云、大數據、人工智能三位一體》,《中國信息化》,2018年第7期,第4頁。

[5]李維安、李勇建、石丹:《供應鏈治理理論研究:概念、內涵與規范性分析框架》,《南開管理評論》,2016年第1期,第4—15+42頁。

責編:李 懿/美編:石 玉

責任編輯:張宏莉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不_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