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新村
首頁 > 思想理論 > 深度原創 > 正文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世界性維度與人類文明意義

作者:王立勝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院長、教授、博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是深入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一篇綱領性文獻,對于我們深入系統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推進現代化實踐具有重要意義,為繼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提供了科學的實踐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中國共產黨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形成了一套系統的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體系。理論不僅要解釋世界,也要改變世界。這不僅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也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在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的層面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探索的實踐自覺與理論自覺

現代化是指從“前現代”或“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逐步過渡的實踐過程。中國現代化探索肇始于19世紀40年代。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這些歷史性事件無疑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促發了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然而,這些運動皆以失敗告終。這些運動之所以失敗,沒能改變中國命運,原因之一就在于這些運動的倡導者和領導者沒有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自覺并將其上升到理論自覺的高度。

在中國現代化探索的過程中,無論統治階層、知識分子還是普通民眾,都逐步卷入現代化的世界歷史發展潮流中,也開始重視西方現代文明的成果,甚至要認真學習并加以運用。有些先進人物甚至在現代化探索中注重中國的具體情況,在西學東漸大背景下提倡國學思潮,“總體上還是愿意吸納西方現代性,認同現代化,但反對拋棄本國文化,反對離開本國國情,反對照搬外國模式”。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現代化的探索者們對于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沒有達到實踐自覺、理論自覺的程度,甚至所提出的現代化主張只是某種應激性的行動方略。究其根本是只求中國之進步發展,而不知其所追求的根本乃是幾個世紀以來世界歷史中蔚然成風的現代化潮流,亦不知中國發展之道路問題的關鍵就是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抉擇。

與之相比,只有中國共產黨才具有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自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幫助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問題。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將自身的實踐成果轉化為推動中國現代化發展的積極要素。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大力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的實踐自覺就在于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新時代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成果統一于現代化的話語之中,自始至終地以實現中國現代化為總體目標動員中國人民自覺地參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實踐中,并不斷地將每個階段現代化實踐的歷史經驗進行系統總結,不斷創新和發展中國現代化理論。

從中國現代化到“中國式現代化”,表明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化本身有了深刻的反思和總結。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黨的領導集體開始有意識地使用現代化概念,并客觀且科學地探求中國現代化發展道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瞿秋白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就使用“現代化”概念指稱中國問題。毛澤東和周恩來將“現代化”概念應用到“裝備的現代化”“軍隊現代化”等方面。新中國成立后,黨的領導集體基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考慮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目標構想。改革開放后,鄧小平第一次將中國和現代化概念聯結起來,指出“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由此,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概念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由“現代化”概念到“四個現代化”到“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再到系統化了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這一跨越式的發展歷程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形成了理論自覺。

在實踐探索中,中國共產黨就中國現代化道路提出了系統化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黨的二十大明確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并科學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深化了對中國式現代化內涵和本質的認識。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世界性維度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世界性維度就在于其凸顯了現代化道路的中國特色,豐富了世界歷史發展的解釋模式?,F代化理論是世界歷史發展的一種經典的解釋模式。這是因為現代化是地理大發現之后即世界日益聯合成一個整體后,各個國家必然經歷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任何一個國家都在或早或晚、或慢或快地以各種方式、各種形式參與到現代化進程當中?,F代化作為由西方開始逐漸波及全球范圍的變化和發展過程,本質上是發展中的社會為了獲得發達的工業社會所具有的特點而經歷的文化與社會變遷的全球性過程。因此,從客觀上說,現代化發展邏輯內在于世界歷史的一般發展邏輯之中。而世界歷史發展進程歸根結底就是世界上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在不斷交往聯系中發展著的現代化進程。

現代化理論試圖確定促進某個社會發展的要素,進而解釋整個社會發展的進程。由于西方國家率先走上現代化道路,因而在現代化理論的解釋模式上長期掌握話語權。西方國家對現代性話語的把控導致了世界歷史解釋模式的單一性。盡管現代世界秩序是在以西方為主導的工業文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世界現代化只能走西方曾經歷過的發展道路,更不意味著對現代化發展進程乃至世界歷史的解釋只能基于西方文明的內在要素。實際上,西方國家的自我中心主義和文化殖民主義長久以來對非西方文明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雖然在科技進步、社會變革等方面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世界文明既有的多元性發展和多樣化表達被長期壓抑。因此,對于非西方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來說,破除西方中心主義中的話語體系和意識形態、建構獨立自主的現代化理論成為現代化理論發展乃至世界歷史理論解釋的當務之急。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理清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其他國家現代化道路之間的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深植于世界歷史背景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這既是世界歷史的必然,也是中國歷史的偶然。西方列強為開拓世界市場而必然要與古老的中國文明發生交流和碰撞。但在具體行動上,中國現代化進程最初是基于一系列與西方國家的偶然性交往的歷史事件的推動。因而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必須處理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西方國家現代化道路的關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適履”“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提供了世界歷史解釋的新視角?,F代化理論是世界歷史發展的經典解釋模式,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從人口的角度為世界現代化歷程提供了新的解釋向度。中國式現代化既非18世紀以來歐洲各國開啟的千萬級別人口的現代化,也非19世紀末以來美國式的幾億級別的人口的現代化,而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其意味著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民將進入現代化行列。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將提升世界人民經濟的平均水平和人口的平均素質,將帶動中國貿易對象和合作伙伴的經濟共贏發展,將廣泛傳播中華文明的先進成果和優秀文化,將為世界各國提供經濟支持和人道主義援助,推動世界朝向文明和諧的秩序不斷前進。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拓展了中國發展道路的內涵,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立足自身國情和實踐,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就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更不走照搬照抄全盤西化的死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世界歷史意義就在于其作為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實踐方案,打破了西方經典理論中以政治現代化為核心的發展模式,破除了現代化話語中的“西方中心主義”立場和“殖民主義”傳統,提出了一條獨立自主、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人類文明意義

世界將向何處去?人類文明將選擇何種發展途徑?這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世界之問、時代之問。以西方文明為中心建立起來的世界文明秩序已然面臨著諸多發展困境,而以西方文明為模板建立起來的現代化理論不僅難以切中問題關鍵,還給人類文明發展帶來新的問題。西方文明沖突論只分析了歷史和現實中的文明形態,未能對未來人類文明形態進行建設性的理論研究,并且造成了世界范圍內現代化進程的廣泛矛盾與人類文明發展的停滯;西方后現代主義只應對了西方發展中面臨的理性危機和異化危機,未能對現代化及現代性問題本身給出真正的解決之道,甚至還解構了人類文明的意義;西方生態倫理學的理論反思很難走出非此即彼的道德悖論,而且在處理人類文明和自然關系上體現出生態倫理現代性的缺位。西方現代化理論的缺陷不僅暴露出人類文明發展中的諸多問題,還表明目前亟需一種可靠的現代化理論以妥善地解決這些問題。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能夠直面人類文明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離不開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思考。自19世紀中葉,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在世界歷史的現代化潮流中相遇,中華民族自身的文明發展史也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深度融合。人類文明朝向何處去的問題也和中國文明發展、中國現代化道路問題緊密交織在一起。從中國的現代化探索,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形成,再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初步構建,是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式現代化以具體的、歷史的實踐尋求人類文明發展的解決之道,最終創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系統化表達,體現出對人類文明發展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統一,豐富了人類現代文明的新形態。一般認為,現代文明的發展肇始于17-18世紀的歐洲。這一時期恰好是西方資本主義興起和繁榮發展的時期。由此,在西方世界的現代化話語中,人類文明的現代化被當作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人類文明的最終形態被當作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但是,世界歷史發展表明,現代人類文明的發展不一定按照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完成,人類文明發展的最終狀態也不僅僅停留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繼承了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立腳點——人類的社會或社會的人類,并堅持馬克思提出的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必然走向勝利的論斷,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從根本上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注入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建構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僅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觀為中國式現代化協調人與自然的發展提供了基本價值取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觀為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提供了社會發展目標;“協和萬邦”“和而不同”的發展觀為中國式現代化提出的走和平發展道路提供了對外交往方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理念土壤,使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在現代化理論的話語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且為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具有中國特色、中華烙印的文明要素,進而促進人類文明多元化。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對人類文明發展中面臨的共同問題提出了應對策略。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物質與精神、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的普遍問題。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認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對此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要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視野廣闊、內涵豐富,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世界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豐富了世界歷史發展的解釋模式,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建構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加強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建設是這一系統工程中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不僅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歷史使命。一方面,加強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建設需要深刻洞察世界發展大勢,深入探索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增強戰略的穩定性,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加強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建設還要增強戰略的前瞻性,敏銳洞悉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機遇和挑戰,以科學的戰略預見未來、引領未來。

[責任編輯:張堯]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不_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