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學思踐悟 > 正文

調查研究重在“民”

近期,黨中央部署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明確指出“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自覺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正確認識,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調查研究是了解基層、通達民意的“橋梁”。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是檢驗調研工作的重要標尺。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牢記群眾是調查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原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終堅持與人民群眾同頻同心同向同行。

堅持問需于民,站穩人民立場,讓調研方向與群眾呼聲“同頻共振”。調查研究如何精準聚焦問題、更好提升實效?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問需于民”。眾所周知,坐在辦公室看“文件”、翻“舊賬”、炒“冷飯”,文來文往的調研訪不到民情、察不到實情。但現實中,少數黨員干部偏向上級導向,滿足于“檔案”“材料”,調研出發點動不動就是文件規定、上級安排,這樣的調研難以體現地方差異,更難將地方的各項工作實事求是地向前推進。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調查研究時必須堅持需求導向、增強問題意識,唯有腳步向下深入基層,才能緊扣住群眾生產生活的保障問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從群眾觀點中打開思路、啟迪思維,在為民服務中站穩人民立場,助推調研工作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同頻共振。

堅持問計于民,走好群眾路線,讓調研過程與群眾期盼“同心共鳴”。“問計于民”關鍵在于“心至”。若調研只是按照設定“劇本”,看事先設計好的“場景”,聽準備好的“臺詞”,身在心不在,那必然不可能獲得全面深入的認知。隔著車窗、鞋不沾土的調查研究不但沒有任何實際作用,反而會增加基層負擔,讓群眾工作流于形式,最終的調研報告也會難以反映現實情況。因此,黨員干部想要搞好調研,就要堅持“心至”基層,走出“劇本”,在調研過程中采用“院壩會”“板凳會”等接地氣的方式,少用高深的“調研術語”,多用樸實的“鄉音俚語”,這樣才能多聽到一些群眾的“掏心窩話”和“肺腑之聲”,從他們的言行中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在調查中探尋問題的實質,在溝通交流中與群眾期盼同心共鳴。

堅持問效于民,體現人民意愿,讓調研成效與群眾評價“同向而行”。“問需于民”和“問計于民”展現了“從群眾中來”,而“問效于民”則充分體現了“到群眾中去”。調查研究成果的質量如何,形成的意見正確與否,最終都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廣大黨員干部要將人民群眾視為“閱卷人”,切實做好實效轉化這一“后半篇文章”。調查后要多一些“后續深究”的真情與執著,少一些“深而不究”的敷衍與將就,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招硬招”,真正做到調出實情、研出實策、辦成實事。唯有認真傾聽民聲反饋,及時調整方法措施,在實踐中“對癥下藥”、攻堅克難,才能真正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從而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陳春媚)

[責任編輯:李金芳]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不_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