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人民智庫> 正文

新媒介上“讀”國學

近來,短視頻平臺上普及中國傳統文化和語言學知識的視頻引發強烈反響,流量上億、觀者熱議,而且參與者的討論言說層次并不低,頗有可觀處。這樣的傳播實踐,意味著國學普及可以走上創新之路。

近代有學人說“國必有學而始立”,國學提供了一種強大的文化向心力。但也有人認為,國學已經過時,與現代文明和科技手段格格不入。然而,當國學一詞指代“中國固有的學術、文化”時,即已蘊含了現代意味和世界眼光。中華文化就是在與時代精神、世界文化的交流對話中得到豐富和發展的。

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而言,知識的傳播及賡續與媒介工具緊密相連。文化知識的延傳形式歷經了“口傳—寫本—印本—電子媒介”等階段。中國古代文明曾依賴甲骨、金石、竹帛等材料傳承,而造紙術發明、推廣以后,柔軟和價廉的紙則成為最流行的書寫材料。五代時期,開始雕版印刷“九經”,對中國古代知識、學術、思想、文化的傳承產生了深刻影響??梢?,善用新技術新工具,會使知識得到更有效的傳播。在文字社會出現之前,口頭延傳是傳遞傳統的主要方式。在文字較普及的社會,文字認知則占據重要地位。知識類短視頻能結合口頭傳播的生動性和文字認知的明晰性,同時還能具有豐富的視覺效果。因此,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妨以新穎的媒介形態拓寬知識傳播場景。

國學是中國學術文化之全體,誠然,它需要學者具有深刻而透徹的了解,但若僅是高頭講章,則會限制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國學研究者既應以學術為志業,也應積極面對廣大受眾的知識需求和價值追求。對人文學者而言,這體現了一種社會責任,多方面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鍛煉“大眾化”闡釋的能力;對視頻觀看者而言,這使他們得以與業內學者互動,隨時隨地能夠獲取以前必須登堂入室才能獲取的知識,何嘗不是一種知識普惠的方式?

當然,借助新的形式和途徑普及國學,應注重內容質量,保證知識的準確性和思想的凝練性,并發掘更多的優質創作者。創作者要善于發現有趣而有益的知識話題,積極引導受眾對深度閱讀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國學普及的質量。讓我們借助無遠弗屆的媒介,使更多人與真正的思想瑰寶相遇。

(作者:余婉卉,系武漢大學國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張宏莉
標簽: 傳統文化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不_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