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新村
首頁 > 思想理論 > 深度原創 > 正文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要求與政府作為

【摘要】新質生產力包含眾多因素,并不單指向先進技術的應用。由于不同地區發展水平各異,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也表現出一定的地域差異性。因此,采取策略應當因地制宜,積極探求符合本地實際,能夠體現地方特色的發展新途徑。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形成新質生產力中的主導作用,通過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以及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優勢。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2023年9月7日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據不完全統計,31個?。▍^、市)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共有26個?。▍^、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相對靠前的位置重點提及了新質生產力。多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將錨定培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聚焦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促進形成新質生產力,培育強勁新動能。各地政府在結合本地區發展優勢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比如,北京市政府突出首都定位和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已率先建立充滿發展活力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格局;廣東省政府強調實體經濟的關鍵作用,在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的基礎上不斷壯大新質生產力;浙江省政府強調“一鏈一策”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布局未來產業先導區,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政府作為提出了三個新要求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這對政府如何有效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了以下三個新的要求。

優化升級產業鏈供應鏈。通過宏觀調控和政策支持,確保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包括優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提供必要的財政支持和信貸便利,平衡產業鏈中的供需關系,從而穩定市場預期和增強企業信心。同時,關注國內外市場趨勢,以及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和優化政策,應對可能的經濟波動和外部風險。

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對于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已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產業,不僅要鞏固現有成果,還需進一步擴大其市場份額和技術領先邊際,包括推進關鍵技術突破,優化產業鏈布局,提高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和消費者體驗。同時,加快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前沿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對于氫能源產業,應加大研發投入,推廣氫能汽車和氫能儲運技術的應用,探索可持續的能源解決方案。

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政府應當加大對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的投入,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推動數字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如5G網絡、數據中心等,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物理和網絡支撐。同時,在政策制定上注重促進跨行業、跨領域的融合發展,打破信息孤島,促進數據資源的共享和開放,提高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價值創造能力,加強數據治理,確保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為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和社會環境。

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處理好四對關系

由于不同地區發展水平各異,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表現出一定的地域差異性,采取策略應當因地制宜,依據各地的資源優勢、產業結構和科學研究條件等,針對性地促進新興產業、新商業模式和新動力的發展,著力于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通過加強現有優勢,提升弱項和開發新領域,積極探求符合本地實際,能夠體現地方特色的發展新途徑。

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第一,有效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政府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出臺相應法律法規可以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方向性指導,而市場則依靠價格機制和競爭環境來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動力,并推動科技成果的實際應用和產業化過程。一方面,政府應發揮引導作用,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包括對基礎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的引導和支持,增加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的投資。另一方面,市場的作用在于確??萍汲晒芨咝мD化為實際生產力。充分利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勢,支持政府與企業共建創新平臺,實現政府的積極引導與市場的高效配置之間的高效協同。

第二,充分利用政府與市場各自的優勢。在科技創新和解決重大科學問題方面,政府可利用其組織協調和資源調配的優勢,提升國家科技實力。由于私營部門在面對高風險和長期投資的科技創新活動中,可能存在溢出效應、專屬性、發展滯后性等局限,政府的及時介入變得尤為重要。在探索新的科技領域和產業發展路徑時,這些領域的不確定性和研發投入的巨大風險往往超出了一般企業的承受范圍。因此,通過政府的直接支持和引導,研發攻關那些具有關鍵意義的技術研發項目,確??萍紕撔录饶軌蝽槕袌鲂枨?,又能夠在政府的支持下克服初期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第三,加強對基礎科學研究、應用研究及人才發展領域的資金投入。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挑戰往往需要匯聚多方面創新力量的共同努力,政府可利用戰略規劃、政策激勵和財政支持等手段,促進產業鏈各環節企業的協同創新,以提高整個社會的創新能力和效率。同時,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市場對信息的感知和處理速度快于政府,能夠有效促使企業在探索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過程中進行嘗試、競爭和協作。在市場的驅動下,企業不僅可以快速驗證新技術的實用性,還能加速科技成果在經濟領域的應用,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正確處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第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處理好體制機制改革問題。全方位深化改革,不斷優化生產關系,更好地適應并引導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通過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無效的和低端的供給,同時增加中高端的供給,提升供給體系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響應速度和調整能力,進而提高整體生產效率。同時,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體制機制,通過增強組織執行力、完善協作機制以及調整市場準入政策,有效激發市場活力。

第二,適當調整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動態平衡。這要求全方位推進改革,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匹配的現代生產關系。重點在于深化科技、教育和人才管理體制改革,突破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瓶頸,加快形成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系,確保優質生產要素自由流向新質生產力領域。同時,加大對外開放,打造符合市場規律、法治原則及國際標準的商業環境,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通過不斷改革獲取發展動力,借助開放促進經濟活力,進一步擴大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空間。

第三,加強重點行業統籌布局和投資引導。通過深入分析國內外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趨勢,科學制定和調整產業政策,明確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從而為投資決策提供指導。建立健全產業監測和預警機制,及時掌握行業產能情況,有效預防和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加強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持,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通過優化財政資金投入結構,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創新驅動和產業升級領域,減少對低端產能盲目擴張,對于那些可能引發產能過剩的項目,應當采取限制或者禁止的措施,并鼓勵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技術創新等方式,提高產能利用率和產品競爭力,避免低水平項目重復建設。

正確處理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第一,采取“創新先行,優化跟進”的策略。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增長并不意味著放棄或忽略已有的傳統行業,通過互補優勢努力實現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協同發展,使二者能夠相互支持,共同促進經濟增長。以科技創新作為主導,旨在培育和加強新興產業的發展,積極規劃和建設前瞻性的未來產業。同時,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更新和業務改造,促使其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環保的方向轉型。

第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推動產業向高端化轉型過程中,加強基礎建設,實現關鍵基礎組件、軟件、材料以及生產工藝等技術突破,并聚焦高端裝備的發展,例如航空器、工業機械、醫療設備等領域,提高傳統行業的技術水平。在智能化升級方面,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利用互聯網技術對生產和運營過程中的數據進行采集與分析,將人工智能與生產設備及控制系統高度融合,推動生產控制和管理智能化,提升生產效率和管理效能。為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加快綠色和低碳技術的創新突破,包括對生產流程和設備進行升級,實現智能化改造和環保技術應用。

第三,完善創新體系,實施產業創新工程。一方面,加強產業創新基礎,通過提高研發投入,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提升產業智能化水平。積極探索和拓展新的應用場景,針對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和提供新服務,不斷拓寬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市場空間,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加強產業生態的整體布局,支持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效應。通過政策激勵和資源整合,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和人才聚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和市場機遇的優勢,提升我國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保障知識產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正確處理共性和個性的關系。第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我國地域廣闊,各區域在資源配置、產業基礎以及科研條件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必須實事求是,根據各地的具體發展情況采取區域化管理,充分利用各地的特色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確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適用性。政府應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特點和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以及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引導,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發揮各地區的獨特優勢,通過科學規劃和資源配置,明確發展領域,加強地區間的協同發展。此外,聚焦政府和市場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協同作用,確保政策措施既具前瞻性又兼具可操作性,實現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第二,精準定位工作重心與攻堅方向。根據當地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精準定位產業發展方向,要避免盲目跟風和過度投資導致的市場泡沫,也不能單一模仿其他地方做法。同時,注重產業鏈的補齊和延伸,通過建立聯動機制,加強跨部門和地區之間的合作,形成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此外,加大對重點行業規劃和項目審批的管控力度,對擬投資項目進行嚴格的評估和審查,確保每一個項目都能符合產業發展規劃,避免資源無效配置和產能無序擴張。

第三,激發地方主動性。鼓勵地方根據自身特點,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和路徑,發揮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發展格局。通過改善投資環境、提供政策引導和財政稅收優惠、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式,營造有利于創新和發展的氛圍。同時,促進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其他地區成功經驗,保持自身特色,形成互補互助的發展關系,共同推動區域經濟多元化發展。

(作者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重大項目“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研究”(項目編號:19ZDA1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新華社,2023年9月10日。

②邵傳林:《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府作用優化》,《金融市場研究》,2023年第12期。

責編/孫垚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垚]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不_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