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新村
首頁 > 思想理論 > 深度原創 > 正文

【踐悟方法論】非遺與青年的雙向奔赴

踐悟方法論文章配圖

“踐悟方法論”專題

【學習金句】

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實踐分享】

為非遺注入青春活力

在景德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老一輩手藝人手中接過非遺技藝的接力棒,為非遺注入青春活力:在集市上,數萬名在校大學生及來自全國各美術院校的畢業生將非遺元素融入自己創作的陶藝作品中,擺攤出售,吸引游人駐足;在網絡上,他們將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平臺作為展示非遺技藝、傳播非遺文化的重要載體,收獲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非遺傳承進校園

近年來,安徽省肥西縣柿樹崗鄉積極開展非遺傳承進校園系列活動,將傳承百余年的安徽省級非遺項目蓮湘舞引入校園,建立柿樹蓮湘舞少兒傳承隊,把傳統技藝和時代元素有機結合,創新編排出適合學生的蓮湘舞步和韻律操,豐富學生們的校園生活的同時,促進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非遺文化升級創新

近年來,福建省福州市鼓樓第五中心小學聚焦傳統非遺文化的升級創新,運用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理念,打造"花燈+舞蹈、音樂、美術、科技"系列特色文化課程,并創新編排花燈舞、花燈秀節目,深度挖掘傳統文化內涵,讓孩子們體驗非遺文化樂趣。

【專家解讀】

作者: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博導,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黃永林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以傳承人為創造和傳播主體,以文化精神和技藝為核心,以文化產品為載體,融日常生活和審美藝術于一體的文化形態。對非遺的保護不僅包括傳承與傳播,而且包括創新與發展。當前,越來越多的青年成為非遺傳承的主力軍,推動非遺從“小眾”逐漸走向“大眾”,為非遺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我們應持續激發青年保護非遺的熱情,培養和造就更多青年非遺傳承人,從而實現非遺的傳承和發展。

培養更多非遺“新潮人”

讓非遺在現代生活中“活起來”。非遺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是通過言傳身教傳承傳統技藝與記憶的,是傳統生活方式得以在當下活態傳承的密碼。非遺的創造性保護和創新性發展,重在適應時代變化,融入現代生活,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前提下,發現其同時代發展相契合的內容,挖掘其所蘊含的社會價值,賦予其當代的審美內涵,與時下潮流結合,與現代科技融合,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呈現鮮活的煙火氣、生活氣,釋放特有的文化價值。非遺只有積極融入現代生活,才能一直“活起來”“熱下去”,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

以“國潮”助力非遺“潮起來”。追求時尚和新穎,是青年普遍的態度和生活方式。如果把傳統非遺和現代生活審美結合起來,創造更多適合當下生活的新場景,讓非遺在貼近青年消費者的過程中變成時尚,那么青年愛上非遺也就不可避免了。“國潮”是一種新型的時尚潮流,其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為底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當下新人群、新需求、新技術、新場景后產生的新事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展現方式和時代化表達,也是青年群體個性特征和時尚志趣的創新傳達。隨著“國潮”的興起,新時代青年逐漸表現出對非遺傳承保護的濃厚興趣與責任感。因此,應進一步深化非遺與現代時尚觀念、審美追求的緊密結合,以“國潮”助力非遺“潮起來”。

造就更多非遺“新達人”

堅持守正創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新時代青年要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更好地擔負起非遺傳承保護發展的使命。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敢于創新、善于創新,以創新激發非遺傳承的活力,帶動非遺不斷“出圈”。當前,越來越多的非遺被青年“玩轉”,傳統非遺在當代社會獲得了新的發展活力。當然,創新亦要“守正”,即要堅守其文化本位。非遺之所以能夠“出圈”,除了形式和渠道外,其底層邏輯是優質內容的吸引力。傳統技藝要與時俱進,就要接納新的創意和技法,吸引更多的青年主動加入,進而為非遺技藝帶來新的生命力。

注重知行合一,推動非遺傳承人青年化。隨著活化實踐的不斷深入,非遺的傳承與弘揚日益出現IP化、融合化、創新化趨勢,非遺與各行業相互融合發展,形成可進化的非遺傳承生態鏈。通過整合資源、凝聚關注、植入產業、放大文化,既可以拓寬非遺的保護視野,也能凸顯非遺品牌的文化價值。在探尋創新發展的道路上,“非遺+”模式與美食、DIY體驗、現代科技等手段融合,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向青年化、時尚化、市場化轉型。為了更好地提高非遺傳承人的實踐水平和傳承能力,國家和地方采取了許多政策和措施,這些措施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并在未來繼續發揚和推廣。

鍛造更多非遺“新工匠”

發揚精益求精的精神。非遺之所以珍貴,不僅源于其所傳遞出的歷史厚重感,而且源于其精妙的技藝、高超的水平。如今,非遺傳承的重擔落在了青年一代的肩上。青年要順利接過傳承的“火炬”,必須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常懷敬畏之心,鍥而不舍、虛心學習、埋頭苦練、精益求精、久久為功,成為新生代非遺傳承人。要用“臺下十年功”的堅韌意志,換取絢麗光彩的“臺上一分鐘”,用精湛的技藝傳承非遺之美。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傳統非遺特別是傳統技藝類非遺,在口傳、心授、身教的代代傳承中不僅形成了精湛的技藝,而且形成了極其寶貴的工匠精神。非遺傳承不僅是精妙技藝的代代傳授,更是工匠精神的薪火相傳。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創新精神,即不僅追求專業技能的卓越,而且追求工作的不斷創新和超越。因此,應大力發揚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其獨特的創造力產出傳統與時尚兼備的文化產品。應努力使工匠精神的種子在青年群體中生根發芽。青年要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堅守者,做非遺品牌的繼承者、復興者、發展者。

培育更多非遺“新傳人”

加強非遺保護教育。其一,選擇當代青年喜聞樂見的載體,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動畫動漫等手段,做好非遺保護的宣傳和教育,大力傳承弘揚非遺文化,激發青年學習非遺的興趣,引導青年做非遺的愛好者、守護者、傳承者。其二,采取多種形式提高青年的文化素養,讓青年認識和了解非遺,激發其創造力和想象力,加強其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升其藝術品位和審美品格,為非遺傳承保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其三,增強青年對民族和國家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和榮譽感,激發青年對非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其自覺主動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積極參與非遺的傳承弘揚以及開發利用。

強化非遺專業建設。應推動非遺文化走進校園,引導青年準確把握非遺文化的深刻內涵,了解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比如,構建具有較高知識性、體驗性的非遺項目課程,幫助學生提高對非遺的認知水平,樹立“民俗不俗”“傳統不舊”的觀念,讓非遺融入青年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以實現非遺傳承教育與青年文化教育的有機結合。根據不同學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組織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討論、學習,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感悟。推動非遺領域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等相互融合,可以建立聯合培養模式,逐步實現非遺人才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

[責任編輯:曲統昱]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不_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