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新村
首頁 > 思想理論 > 深度原創 > 正文

科技賦能文化發展的著力點

【摘要】數字科技賦能文化發展的邏輯體現在數字技術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存儲載體和演繹展示場景,并通過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接口,使得文化產業內容的生產、傳播、消費、貿易、擴張等全生命周期流程發生重要變革?,F階段,數字科技賦能文化發展的著力點應放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數字發展、構建數據共享平臺促進跨界融合發展、持續優化文化產業完善產業配套政策、強化數字技術支撐建設文化產業內容方面,進而以科技賦能實現文化產業內涵式發展。

【關鍵詞】文化發展  科技賦能  文化產業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化與科技之間的相互融合,是支撐新時代文化事業和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并在新的起點上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繁榮新局面的重要路徑。“文化+科技”代表著一種全新的文化繁榮發展思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理念。因此,要積極面向數字科技賦能下我國文化事業和產業的新發展新動向,圍繞黨的二十大所確立的“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重大部署,探討新時代科技賦能文化發展的邏輯與著力點。

數字科技賦能文化發展的邏輯

產業生產消費:推動智能生產并打造線上消費新業態。在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是推動文化產業生產、催生文化新業態的強大驅動力。目前,基于大數據、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新興數字技術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文化產業中的持續深化應用,對文化內容生產供給和線上文化消費場景等打造更是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主要體現為這幾個方面:一是在內容生產方面,以ChatGPT、文心一言、通義千問等為典型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能夠自動生成文本、音樂、圖像甚至視頻內容,這極大地豐富了文化內容的創作方式,顯著提升了文化產品的生產效率,讓文化生產變得更為智能化、便捷化、快速化;二是在供給側層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基于各方面即時反饋的數據信息和數字算法不斷優化內容供給結構,可以更好地把握作為文化產品不同受眾群體的個性化精神需求;三是在線上文化消費場景打造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夠不斷帶來更具沉浸性、互動性、仿真性的全新交互式場景體驗。尤其是隨著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計算機圖形學等數字技術的不斷蓬勃發展,大模型正為線上數字媒介空間打造出更具新奇魅力的交互式數字文化消費場景。

產業擴張層面:推動產業鏈創新和跨界融合發展。物聯網、區塊鏈、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實現了數據信息的持續歸集與分發,促成傳統文化產業鏈條向外部發散,從而使得文化產業與相關的領域密切關聯。這種依托技術應用而不斷打破產業邊界并向外融合的技術拓展模式,不僅為文化產業形態變革創造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也為涉及文化相關的內容生產帶來了更加豐富和有價值的輸入。數字科技能夠將蘊含在城市和鄉村不同區域的歷史文化要素按照不同脈絡加以整合,逐步產生一個基于以特定話語體系和藝術資源等為內核的中心,更進一步促進當地傳統文化產業與依托自然、人文稟賦而構筑的旅游產業之間發生多維度聯結,形成創新效應。數字科技在新業態下所發揮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通過用戶歷時和共時數據信息的分析整合后形成數據產品,供文化單位、旅游機構等文化旅游產業鏈上的不同主體使用,使得產業鏈能夠通過線上線下融合互動不斷推出嶄新的文旅產品與服務模式,打造出數字和現實融合的數字孿生、線上線下融合的虛實相生互動體驗場景。

產業貿易層面:推進文化貿易成本控制和結構改革。引入先進數字技術對促進文化貿易和服務流程的優化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升我國文化產業貿易成本控制總體水平和綜合管理效能,并促進健全全產業貿易結構和產業走出去。一方面,數字技術能夠通過降本增效,為文化產業貿易創造良好條件。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于產品內容的有效生產并通過規?;?、集約化生產有效克服初始投入高的弊端,而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搭建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生產線、數字化供應鏈,實現遠程辦公和協作、智能化生產與管理等,引領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通文化產業在知識產權管理、研發設計、基礎建設、銷售服務、溝通運輸等環節中的技術性、制度性壁壘。另一方面,能夠革新貿易交易結構,為文化產品與服務的跨境流通提供新的機遇。具體而言,數字技術能夠讓很多在傳統貿易中交易難度較大、成交效率和運輸效率較低的文化產品,轉化為更易快速成交的數字貿易產品,實現其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這將極大提升文化產品的可訪問性。

產業傳播層面:促進主流文化傳播并吸引大眾參與。在數字技術的賦能機制下,文化產業終端可以通過比較便捷的途徑并且在花費較少成本的情況下就可以實現跨媒介傳播,這有利于更好地適應當下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數字技術的交互性則為增強文化品牌傳播和文化內容傳播的有效性奠定了必要技術基礎,尤其是在內容傳播上,產品用戶不僅可以看到、聽到和觸摸到特定文化產品,而且這種文化產品本身能夠隨境而轉、隨人而變,形成一種能夠在虛、實空間來回穿梭的多向度交互式場景??傊?,先進文化內容在數字技術應用模式助力下已經逐步形成了經典文化與現代主流文化傳播的全新樣態。另外,由于數字文化生產的技術特質將能夠使其更加有效地調動全社會的文化創作、傳播積極性,這就使新時代中國數字文化擁有更加堅實的群眾基礎,不同行業、領域和地區的群眾借助簡單的數字設備就能夠參與其中。廣大受眾本身既是經典文化和現代主流文化的接受者,同時又是其中的積極創造者、傳播者,共同打造出眾多具有文化主體意識特質的公共文化產品,不斷增強文化認同、文化自信,為新時代新征程不斷匯聚強大的精神動力。

數字科技賦能文化發展的著力點

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數字基礎設施是支撐和實現數字技術應用的基礎。近年來,我國5G基站、大數據中心、物聯網基礎平臺等新型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持續推進,但從企業層面看,我國企業自身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成效總體還不夠顯著,因而文化企業要積極加強自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一是重視支撐數字文化生產和傳播的平臺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加大投入和完善投入結構,進一步夯實數據中心、云平臺等設施,打通制約數字文化內容生產鏈條各環節的壁壘,整合各方面算力服務,形成一體化高效協作體系。二是文化企業在數字化過程中要不斷通過加強研發,重點解決文化產業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拓展所依賴的基礎較為薄弱問題,將計算能力、人工智能模型算法的研發投入作為近期的優先項,搭建起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生產線、數字化供應鏈、數字貿易平臺;要積極參與企業間數字基礎設施的開放協作,按照產業鏈分工要求,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之間協調聯動優勢,穩步推進數字文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共同實現數字文化產業領域關鍵技術的集成運用與創新。三是在文化產業端要以找準當前數字文化產業鏈擴鏈、強鏈的關鍵點,將其與產業數字化更好地協調起來,從而有效提升全產業鏈條基礎設施的生產效能。

構建數據共享平臺,促進跨界融合發展。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數字技術應用的基礎和驅動力,是產業數字化生產中的最核心要素。數字化背景下產業跨界融合中彼此生產資源的整合,實質上就是數據的互通共享。一是打破數據孤島,在更大范圍內推動數據標準的統一有序化。要實現全方位激發數據要素潛能的要求,其根本前提就是加強數字文化領域的標準化意識,整合行業、部門等方面的力量,加快統一數據標準和格式的相關工作步伐,以確保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領域能夠共同構建一個更加互聯、高效和可持續的數據生態系統,進而提升數據處理效率和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二是重視數據安全,健全安全可信數據共享平臺的治理機制。數據作為獨立的生產要素,其生成、整合、分發、應用等環節都涉及安全和道德風險,因此要堅持用系統治理思維,切實解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這一關鍵問題??梢酝ㄟ^推動量子加密等新興技術的研發和落地,以技術革新推動建立更加安全可信的數據共享平臺。另外,應逐步健全數據治理機制,強化頂層設計和加強企業間、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協調聯動,形成權威、高效、便捷的糾紛和問題解決機制。三是政府部門扮演好組織者和服務者的角色,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與數據分析應用有關的支持力度。政府應組織相關科研單位、社會智庫、高校等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等多樣化途徑,向文化產業和事業提供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數據分析產品和應用支持。

持續優化文化產業,完善產業配套政策。當前數字化背景下,我國應該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優化文化產業,不斷健全完善文化產業配套政策,以在文化產業發展中進一步強化數字賦能。一是持續優化互聯網等產業布局,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有效支持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業發展??筛鶕摇?ldquo;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與文化數字化戰略布局,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按照精準施策、靈活可行原則,通過兼并重組、開放共享等方式,加快在互聯網及其他領域的龍頭企業中完成布局,促使數字文化產業從一開始就具備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來引領行業發展,推動數字產業生產和應用技術、數字文化產品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二是堅持城鄉一體化推進,發揮政策、財政、金融、行政指導等合力作用,解決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均衡問題,確保更多的優質數字技術資源、數字文化資源成為城鄉居民平等享有的公共服務產品。三是抓住“標準化”這個重要的現代治理工具,努力做到數字文化產業化過程與標準化過程同步謀劃、同步推進,積極推動國家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在新賽道上取得領先優勢。

強化數字技術支撐,建設文化產業內容。新時代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根本方向與基本立場,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自覺肩負起傳承和弘揚優秀經典文化資源和現代主流文化資源的時代重任。一是強化協調意識。針對目前VR等技術雖然已經廣泛投入使用但主要還是集中于娛樂影視和游戲領域的狀況,要加強系統謀劃,加大對包括經典文化和主流文化在內的數字文化消費內容開發和體系化建設,充分發揮軟件、硬件兩方面所構筑的整體優勢。近年來,我國已有一些成功探索值得關注,例如,在2023年11月開幕的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貴州展館推出的重點文旅項目“紅飄帶”,就通過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面向全世界講述中國長征故事。二是按照“兩創”方針不斷增強數字文化內容原創能力??萍假x能文化發展的內在邏輯表明,文化始終是科技發展的靈魂。要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人工智能分發技術、增強現實(AR)技術等新型數字技術在文化創作中的全方位應用打造新型文化創新平臺,將數字文化產品的形式和內容統一起來。三是以強國復興為指引,樹立數字文化品牌?;跀底旨夹g、數字媒介的技術優勢,善于用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立場,將優秀文化內容符號轉化為適合于數字傳播途徑的系列優質數字IP,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話語體系,支撐數字文化產業和傳統文化產業有機結合,由此促進文化產業全鏈條有效延伸并與其他產業相互融合。要積極汲取品牌運營方面的有益經驗和理念,從鏈條上下游和國內國外兩個方面持續推動文化產業突破產業邊界,樹立更多與強國復興新征程相適應的數字文化品牌。

(作者分別為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美]安德魯·芬伯格、[澳]丹尼爾·麥卡錫、閆書帝:《科技、文化與批判理論——安德魯·芬伯格訪談》,《哲學分析》,2023年第6期。

②向小薇、周建中、劉楊:《關于科技資源科普化的制度要素探析及政策建議——基于新制度主義視角》,《中國科學基金》,2023年第6期。

責編/孫垚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靳佳]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不_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