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觀察 > 經濟評論 > 正文

發揮智慧農業綜合效益

當前春播進度已超五分之一,從湖北襄陽播種施肥一體機大顯身手,到國內首個類腦智慧農業黑科技僅用一臺田間“小貨車”就實現了對臨安雷筍種植的10分鐘內“測土+種植方案智能生成”等,智慧農業落地生根的新氣象隨處可見。

我國智慧農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近年來規模屢創新高,應用不斷普及。據統計,2023年我國智慧農業行業市場規模達到713億元,同比增長9.18%。數據顯示,近5年我國農業機器人需求量保持38.6%的增長率。截至2022年底,全國無人農場項目數量超百個,涉及22個省份,建設面積超過30萬畝,其中超萬畝的大型無人農場10余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中央和地方持續推出加快和支持智慧農業發展的政策舉措。2018年印發的《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年)》,全面系統地提出智慧農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包括推廣應用數字農業智能管理技術、智慧農業生產技術及模式、智慧設施農業技術等。此后,2020年我國智慧農業相關企業注冊數量迅速增加至3396家。近期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指出,持續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發展智慧農業。同時,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統籌建設區域性大數據平臺。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為強化智慧農業高質量發展夯實數據基礎指明方向。

不過,與農業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國當前的發展仍存在一定差距。最直接的表現是智能技術普及率仍然較低,比如,目前我國智能化高端農機仍不到農機總體規模的10%。一些關鍵設備和技術主要依靠進口,許多前沿技術還只限于局部點狀應用,設備、技術可靠性、適用性有待提升。智能技術應用成本仍較高,智能水平提升必需的基礎設施和條件薄弱,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問題考慮不足。因此,需進一步加大投入和推進力度,完善基礎條件和機制,科學統籌引導實踐,助推我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保障智慧農業長期效益。為實現智慧農業的長期健康發展,需同時考慮技術創新、教育培訓、信息共享與環境保護等方面。應持續引入先進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確保其能夠掌握和應用新技術。加強農業物聯網及各類終端的建設,健全數據共享機制,筑牢智慧農業創新和應用基礎;兼顧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確保智慧農業的長期效益與環境和諧共存。

提高農業智能技術應用效率。推動人工智能與農業融合,要利用好農業的季節性特點,統籌引導相關應用實踐。春季重點是做好智能土壤分析和種植規劃、精準灌溉和施肥、病蟲害智能監控與風險管理,以及規?;悄軝C械作業。夏季重點是強化無人機和遙感技術應用,監測作物健康狀態,結合人工智能分析,對生長情況和潛在病蟲害進行預警和干預。還可利用智能技術,根據作物實際需求和氣象數據推廣智能灌溉技術。秋季重點是通過智能收割設備和機器人,實現作物的精準和高效收獲。同時,發展智能預測產量和分析質量技術,推演市場供需。冬季重點是對一年的農業數據匯總和分析,評估智能技術應用效果,為下一年的種植安排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冬季也是開展智慧農業技術更新和農民培訓的最佳時期。

提升智慧農產品認可度。應系統布局、科學施力。通過教育和宣傳,提高消費者對智慧農業的認知,普及其對食品質量和環境可持續性的貢獻。開發專門的產品認證和標簽,如“智慧農業認證”,幫助消費者識別相關產品。增加透明度,比如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食品來源,讓消費者可以方便了解食品生產全過程,提升其市場認可度。針對特定群體精準營銷,制定合理的價格策略,通過體驗店和農場參觀增加消費者體驗,有效促進智慧農業產品市場化。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智庫建設研究部部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卓怡]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不_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